潮新闻 见习记者 陈朴风策略股
金秋十月,浙西南大地传来文化喜讯。10月26日下午,随着“浙西南、闽北、赣东先秦考古学术研讨会”在云和县圆满落幕,浙西南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云和如期举行。这场汇集了顶尖考古专家、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发布会,通过权威发布与深度解读,让沉睡千年的浙西南先秦文化遗址走出考古现场,走进公众视野。
浙西南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山地丘陵纵横交错,曾是先秦时期文化交融的关键枢纽,但长期以来,该区域先秦历史研究因遗址分布零散、发掘难度大等问题存在诸多空白。2021年起,在浙江省文物局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市县开启“全区域、全时段”系统调查,而云和凭借丰富的文物线索与扎实的前期工作,成为此次调查的重要区域。调查团队从云和开始逐步将范围拓展至整个丽水市域,新发现先秦时期遗址近700处,涵盖跨湖桥、崧泽、好川、夏商、西周等多个关键时期,更成功发掘了云和黄山上、显圣湾、独山等重要遗址,初步构建起浙西南先秦文化序列,为破解区域文明密码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发布的考古成果成为了解读浙西南文明的关键钥匙。好川文化时期300多处遗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云和显圣湾、庆元小熊山等区域中心聚落的存在,更通过显圣湾遗址5座规模达22-30平方米的大型墓葬,印证了当时社会的高度分化,展现出与浙北平原迥异的山地文明模式,为研究史前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鲜活样本;云和黄山上遗址出土的跨湖桥文化遗存,将该文化分布范围向浙西南腹地延伸,极大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为完善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提供了重要启发;而云和、莲都等地遗址发现的从肩头弄文化到中原西周时期的遗存,则为百越文化源头探索提供了关键线索策略股,凸显了浙闽赣交界区域在南方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所在丽水的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总结出了一套可有效应用于山地遗址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经验。”发布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介绍。针对浙西南地貌复杂、植被茂密、遗存保存不佳的现状,考古团队以云和为试点,创新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山地遗址的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方法。从最初依据云和县文保部门提供的线索开展局部调查,到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地考古经验,这种“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的考古模式,不仅高效推进了浙西南考古b/p>
从云和的局部探索到浙西南的全面突破,从遗址的偶然发现到文化谱系的系统构建,此次考古成果不仅填补了区域历史研究的空白,更印证了中国史前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浙西南与闽北、赣东同属一个文化圈,未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与更多遗址的发掘,这片土地必将解锁更多文明奥秘。而云和作为此次考古成果的发布地与核心实践区,也将继续以文物保护为根基、以考古研究为纽带,让陈列在绿水青山间的遗产“活”起来,为浙江考古贡献山区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策略股,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举报/反馈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